当前位置:个人自费出书财经新技术应用如何让数字生活变得更安全?
新技术应用如何让数字生活变得更安全?
2022-05-21

22日,以“网络安全为人民,网络安全靠人民”为主题的2019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在天津闭幕。“安全大脑”、数字水印、跨年龄人脸识别……诸多新技术的应用将为数字生活带来更为坚固的“安全护盾”。

为家居生活带上“防护罩”

当一名戴着鸭舌帽的可疑人士进入社区,经过面部比对,被认定为非小区常住人员后,他立即被“安全大脑”锁定。当监控捕捉到他的非正常运动轨迹时,他即被标注为“黄色预警”给物业以提示。当他尾随住户进入居民楼,预警系统立即升级为“红色警报”,并将相关信息发给物业以采取措施。这并非电视剧中的情节,而是实实在在的安防技术演示。

360集团工作人员汪文彬介绍,“家庭安全大脑”能够对安防监控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和计算,将传统安防的事后检索升级为事前防御。家庭防火墙能进行室外的安全防护,数据储存在本地,没有放在云端,让数据“看得见、摸得着”。

据了解,“家庭安全大脑”可以协调家庭防火墙、家用摄像头、可视门铃、AI音箱、扫地机器人、儿童手表等硬件产品,通过运算、协调和存储,让用户知道家里发生了什么。“它是一个软硬件结合的产品,通过处理产品数据,实现设备之间的协同联动。”汪文彬说。

在一旁的智能门锁破解专区,工作人员无须输入密码或是指纹,仅用一个带线圈的“小黑盒”设备贴近电子门锁后,就实现“秒开”。

“这是由于该智能门锁可能未经过电磁防护。”恒安嘉新(北京)科技股份公司市场主管方心蕊说,老百姓在购买智能门锁时,要优先选择通过电磁防护检测的门锁产品,定期对其进行系统升级,更新官方安全补丁。发现门锁出现异常时,要第一时间联系厂家进行更换或维修,才能保证门锁安全。

为信息安全筑牢“防火墙”

据统计,我国境内应用商店数量超过200家,上架应用近500万款。这些App在提供方便的同时,却成为个人信息泄露的“漏斗”,强制授权、过度索权、超范围收集个人信息的现象大量存在。

包括手机号、通讯录、通话记录、短信等在内的关键个人隐私信息存在外泄隐患。信息泄露造成的骚扰诈骗电话更是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合法权益,成为社会公害。

在中国移动展台,记者了解到该公司推出的三项个性化防护服务

个人自费出书    手机版    网站地图    QQ号:57780188